施中誠(1898―1974),字樸如,安徽省桐城人。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,抗日名將,曾任國民黨嫡係王牌軍――國民革命軍第74軍第三任軍長、100軍軍長、第十一綏靖區副司令、台灣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等職務。
施中誠,安徽省桐城人,字樸如。施中誠的祖父是農民,兼做豆腐買賣。四叔施從雲參加灤川起義兵敗遇難,大伯施從濱則積功位至中將。施中誠的父親施從禮在家中行二。
施中誠童年喪父,稍長到山東投靠伯父施從濱,1920年入保定將弁學堂。
1923年畢業後,在施從濱部下任見習排長。
1925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中,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,委任施從濱為第二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,在徐州、蚌埠一線與孫傳芳部作戰。施從濱陷入重圍,被孫傳芳俘獲後處死。施妻請求張宗昌對其侄施中誠給予關照。
1926年春,施中誠由排長被提升為團長,三年後,再升煙台警備司令。
1931年,施中誠任旅長,1937年升任師長。七七事變後,駐防廣西。
淞滬會戰戰後,他被提拔為第57師師長。
1939年初,該師於湖南湘陰編入七十四軍 。
冬季攻勢開始後,施中誠指揮第57師四麵出擊,掩護了友軍對南昌、奉新、靖安等地的-。經過這些表現後,施中誠的為人和能力贏得了軍長王耀武的賞識和信任,並最終舉薦施中誠外調到第100軍擔任軍長。
1941年升任國軍第一百軍少將副軍長、軍長。
1943年春,調任陸軍第74軍軍長,駐防湘西常德、武岡、洪江一線。74軍改屬第24集團軍,王耀武升任該集團軍總司令,由誰來繼任軍長成為一個難題,內部可以爭奪軍長之位的黃埔嫡係人選頗多,王氏擔心李天霞接任軍長後會引起非議,而繼李天霞之後的其餘三名師長中資曆相當,誰也不服誰,讓其中一人出任軍長,勢必引起其餘兩名師長的對立。至於讓外人來接任軍長,這更是王耀武所不願意看到的。因此,在第74軍享有一定資曆和威望,且派係色彩幾乎不存在的施中誠成為接任軍長的合適人選。 施中誠任74軍軍長 。
1945年10月7日,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施中誠、57師師長李琰擔任無錫防務 。
1945年5月湘西會戰,施中誠親臨前線指揮,配合王耀武所屬5個師,同日軍3個師團,血戰雪峰山下,斃敵數千,繳獲大批-、彈藥。湘西大捷,重創日軍先頭部隊,使之不敢冒然西進。七十四軍一時軍威大振,施中誠實現了他的“殲敵禦外侮,報效我山河”的誓言。
1945年12月,74軍接受衡陽一線日軍投降。次年春,駐防南京。施中誠任南京警備司令。
1946年秋,74軍整編為74師,經王耀武運作,調施中誠任國軍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(原74軍張靈甫升任師長),施以年老體弱為由沒有上任,其間捐資在家鄉桐城砂子崗創辦述德小學。
1948年1月,國軍重新整編第32師,施以第十一綏靖區副司令兼任師長。
1948年9月22日晉升陸軍中將。
南京解放前夕,攜古稀0、妻侄家小由香港轉台灣。後任國民政府台灣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將副司令。
1974年10月28日逝世。
主要功績
擔任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,參與指揮湘西會戰,大敗日軍。
[以上內容由" 小虎"分享。]
經曆曆史事件:
湘西會戰 (公元1945年)

常德會戰 (公元1943年)

南昌會戰 (公元1939年)

淞滬會戰 (公元1937年)

第二次直奉戰爭 (公元1924年)
同年(公元1898年)出生的名人:
魯道源 (1898~1985) 雲南省保山昌寧

宋肯堂 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

熊秀明 (1898~1927) 廣西自治區柳州柳江區

彭澤陶 (1898~1989) 湖南省嶽陽市平江

樓水明 (1898~1983) 浙江省金華東陽市 + 更多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》
同年(公元1974年)去世的名人:
盧漢 (1895~1974) 著名抗日愛國將領 雲南省昭通昭陽區

劉萬春 (1910~1974)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

魏繼昌 (1886~1974) 廣西自治區桂林七星區

謝扶民 (1910~1974) 廣西自治區百色田東縣

祝其琛 (1906~1974)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

曹傳讚 (1910~1974)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 + 更多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》 下一名人:安恩溥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